5.培养目标定位。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,部分专业要以培养“高精尖缺”技术技能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实现高定位的培养目标;落实国家专业标准,鼓励制订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校本标准;实行1+X(学历证书+职业技能等级证书) 证书制度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校本标准等;“高精尖缺”技术技能人才比例50%以上;在校生取得X证书人数不少于30%。 6.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,深化“引企入教”改革,与知名行业企业建立产教联盟,共同开发专业标准、课程标准和人才质量标准,建立职业教育模式标准;优选业内领先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,在技术性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探索“3天+2天”的教学组织形式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共同开发的相关标准等;成为教育部或省批准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;各类订单班、现代学徒制等参与人数占比达5%以上。 7.品牌专业(群)建设。瞄准地方产业发展前沿建设一流品牌专业(群),在地方或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;探索专业(群)联合知名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,共同建设专业(群);重视专业资源建设,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效明显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有特色产业学院;省级重点建设(示范、特色等)专业达到6个;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达到3以上;主持(含联合)国家级(或备选)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或不少于4个专业参与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。 8.课程改革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,依据行动导向,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,大力推进项目化和任务化课程建设,动态更新课程内容,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;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课堂,提升教学效果,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;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及时动态调整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3门以上;有校企“双元”合作开发的国家级教材10种以上;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师比例达60%以上;近三年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数达5项/年以上或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数达2项/年以上。 9.创新创业教育。以创新带动创业、推进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教育;建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;形成一批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创新创业课程体系;校友毕业三年内创业率达5%以上;校内创业孵化存活率40%以上。 10.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成果。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定期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;社会认可度高,企业满意度高;建立健全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制机制;注重总结教学成果。 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: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等;学生报考率、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1/3;有国家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一等奖以上3项以上;省(部)级技能大赛获奖数每年达30个(财经、政法、体育、艺术院校达20个;师范、医学院校达10个)以上;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数每年达6个(财经、政法、体育、艺术院校达4个;师范、医学院校达3个)以上。 |